案例1:盲文点字书制作
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了解信息的过程和方式,也承担着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途径。可是在书店我们很难找到一本盲文书,而国内唯一一家中国盲文出版社年出版才达千种,其中大部分是教材,远远满足不了视障群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2012年起浙江图书馆发挥馆藏资源与服务优势,组织志愿者开展自制盲文点字书,有计划征询盲人的阅读需求,真正做到“你点我做”阅读订制服务。
盲文图书制作,校对是关键,其工作量大、耗时长,需要相对有组织、稳定的团队长期开展。因此,浙江图书馆与多所高校携手,形成相对固定的模式开展盲文书校对工作,目前已与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建立长期的志愿合作关系。为保证制作盲文点字书的质量,对每位参与文献校对的志愿者进行系统讲解与培训,要求汉字与原书对照校对,确保电子文本的准确率;再通过阳光盲文编辑软件进行盲汉校对;最后由视障读者进行摸读盲文通校。在文化助盲志愿者和全省视障服务人员共同努力下,2016年完成自制盲文书23种160册244.1万字,帮助盲人校对打印职业技能考核用的辅导材料7种20册,为盲人职业技能的提升尽一分绵薄之力。
自制盲文书不仅丰富了盲用馆藏资源,满足了视障读者个性需求,还通过馆际流通实现资源共享,为全省各基层图书馆视障服务提供文献保障。同时,我们还将制作的盲文点字书捐赠给浙江省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启明部,让那里的孩子用指尖探索世界的万千奥秘,用阅读触摸生命的五彩斑斓。
案例2:“我为盲人捐声”行动
“读一篇经典美文,讲一段动人故事……把文字转换成声音,与盲人零距离接触。让我们行动起来,用你的声音点亮视障者的精神世界。”
2014年国际盲人节,浙江图书馆启动“我为盲人捐声”公益行动,有计划向公众发布爱心书单,招募志愿者个人、团队朗读童话、散文、游记以及长篇作品。录制的有声读物通过“浙江省视障信息无障碍服务资讯平台”,推送到全省11个地区,可服务全省超过40万视力残疾人士。杭州之声、浙江工商大学的志愿者团队、文澜朗诵团、浙江传媒学院等社会志愿服务团队都积极报名参与,希望通过图书馆视障服务中心平台,助盲爱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6年3月第五十三个学雷锋纪念日,推出第四期我为盲人捐声“亲子阅读分享”主题活动,10组家庭和25位爱心志愿者通过报名认领了为温州市特殊学校启明部的孩子们精心挑选的13部文学作品。这次捐声活动得到浙江卫视新闻主播的关注,浙江卫视席文、许婷、何敏、秦原等12位新闻主播共同参加一场为盲童捐声的公益行动,认领北岛《给孩子的诗》进行配音,用他们动人的声音来点亮这些视障者的内心世界。当参加捐声行动的志愿者代表席文将录制作品光盘送到视障孩子们的手里,深有感触地说道:我感觉到从他们的身上,能够收获到这种温暖,而这种温暖不仅仅是作为听众与我们的关系,更是一种相互的友谊。
案例3:视障阅读推广人与“心阅”读书会
为丰富视障人群的文化生活,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引导视障读者热爱阅读,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视障中心在2016年开展视障读者“心阅读书会”,举办“古往今来话礼仪”、“百岁老人杨绛”为主题的两期读书会,共招募阅读推广志愿者10名。通过招募志愿者担任阅读推广人的方式,用绘声绘色、饱含感情的朗诵和文学作品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启发视障读者畅谈各自阅读体验与感悟,通过交流与分享打开其心灵的阅读之窗。
招募文化志愿者作为视障阅读推广人,首要考虑志愿者是否有丰富的阅读积累,品行良好,善于分享,热衷交流;其次,尊重视障读者的阅读行为,以平等的姿态与视障读者对话;此外,阅读推广人还应具备较强的阅读鉴赏能力,能在众人的交流中把握方向,激起视障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得读书会的阅读交流维持生动有趣。阅读推广人在前期准备阅读材料时,通过与视障中心工作人员的反馈,及时了解视障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疑点,并针对性地开展这一方面阅读材料的搜集,以便在读书会现场有的放矢。在读书会现场,身担“真人图书馆”,与视障读者分享了许多阅读的乐趣。针对视障读者的阅读特点,制作了许多模型供视障读者触摸,进一步加强他们的阅读体验。《甄嬛传》作者流潋紫也是浙江图书馆视障“心阅”读书会的阅读推广人,第21个世界读书日她与来自全省各地的40多位视障读者真诚交流,分享阅读趣事和创作苦乐,并鼓励视障读者用自己的独特方式去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通过想象感受心灵之美。
参加“心阅”读书会视障会员普通反馈,有了阅读推广人的帮助,他们有机会了解到了平时很少有机会能够获取到的信息;通过阅读推广人的引导,他们感受到了阅读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