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成立于2004年,在学院团委的指导下,秉承“志愿于心,服务于行”的宗旨,在杭州桐庐县、丽水庆元县的学校、农村、社区、福利机构等地建立了12个志愿服务基地,广泛开展大型赛事、助老助残、帮困助学、普法教育和志愿精神培训等志愿服务活动。并在杭州国际马拉松志愿服务、全国第二届县域电子商务峰会志愿服务、杭州毅行大会志愿服务、杭州G20峰会志愿服务等大型活动中留下身影,先后获得省、市、校级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2016年浙江省青年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项目银奖等荣誉。
一、项目背景
1.需求分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然而,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不足依然是当前教育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情感、信息、发展失联等问题,在创新意识和自信心上就更显弱势、自卑。
其一,相比于拥有丰富资源和亲情引导的其他同龄人,乡村留守儿童成长中缺乏陪伴、缺少渠道、发展延迟;其二,单一的乡村环境和落后的教育方式使得乡村创新意识较为薄弱,思维较局限;其三,由于成长环境的影响,乡村留守儿童普遍缺乏自信心,自我设限,没有目标。在当今城镇化进程背景下,对乡村儿童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独立思维培养工作尤显紧迫。
2.受益人描述
项目主要服务对象为丽水庆元县、杭州桐庐县山区留守儿童(年龄6-13岁),目前累计直接受益的农民工子女5420人。浙江地区经济较发达,且城乡水平相对均衡,孩子们具有良好物质基础,因此具有更高、更广的发展期望,但目前其各方面素质培养仍与城市同龄人有一定差距。并且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扩大和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快速发展,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乡村留守儿童的各方面成长需求得不到满足,继而导致乡村少年的成长教育单一化。因此,基于以上,更需开展针对性、长期性的公益性志愿服务项目,以培养乡村少年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素质。
二、项目方案
1.项目概述
①“乡村少年创客”培养:支教服务常态化、长期化。12年的支教服务,为5420名山区孩子送去知识、欢乐。通过“学、思、动、用、创”五方面,拓展留守儿童视野,树立自信心,激发创新意识;
②“乡村少年创客”体验:引入现代技术和资源。共举办12场“创客嘉年华”体验活动,逐步引入航模、3D打印机、机器人、Scratch趣味课程以及传统手工艺等内容,共有2000多名学生参与;
③“乡村少年创客”传播:建立“基地式”创新体验教育中心。已搭建9所创客基地,开展活动多达五十余次,以巡展、交流、比赛的形式将创客文化传播给家长和老师,营造创新氛围,共受到13家企事业单位响应和支持。
2.项目目标
①建立“乡村少年创客”科学项目模式:通过与对口支教地合作,建立基地式的创新体验教育中心,希望80%同学通过自己制作创意物品,在制作过程中建构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方面的知识;
②开发“乡村少年创客”素质教育课程:依托高校平台,借鉴国内外新“素质教育”,运用STEAM思维,从“创新思考”、“设计物品”、“发明工艺”、“分享创意”等角度,设计模拟创客课程,开发相关课程与教材,挑选100名乡村少年进行体验式创客学习;
③创立“乡村少年创客”系列品牌活动:基于前期活动成果,通过开展大型青少年创客交流大赛,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以赛促教,以赛驱动,五年内发展成为在全省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系列品牌活动。
三、项目成效
本志愿服务项目,在开展的12年间,共计有2421名志愿者走进大山和社区,为5420名学生带去知识与欢乐,在丽水市庆元县与杭州市桐庐县共建立12个志愿服务基地,共完成22篇课题调研,受到各大主流媒体关注。截至目前,媒体报道总计达800 余次。
基于对“乡村少年创客”目标,项目共建立9所创客基地,开展活动多达五十余次,志愿服务时长4129.5小时。共举办12场“创客嘉年华”体验活动,并有2000多名学生参与其中。期间对乡村少年群体进行长期关注,开展“铸爱公益义卖”、“书香换花香”、“叮当小屋历险记”等10余个户外体验活动,让乡村少年开拓思维,增长视野。
自2006年开始,项目团队与杭州市西湖区东山弄社区合作,开展10年帮扶结对活动,资助81 名丽水市贫困生,共筹善款11万元,收到小朋友来信700余封,同时建立“启望阁”图书室,捐助图书2000余册。
与桐庐团县委合作开展的“帮困助学”彩虹跑公益活动,共募集到71.2万元捐助款,全部用于帮困助学,不让每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2016年开展“助学+”计划,与国家助学金相结合。团队通过走访桐庐偏远山区,确认了11名资助对象,建立“双线型”社群为困难学子每年募集800元。
此外,项目还与桐庐县政府、滴水公益、中国移动、中信银行、杭州安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三十二家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保证了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项目创新性
1.聚焦思维创新能力和自信人格塑造领域
由于浙江留守儿童物质条件相对较好,其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更值得集中的关注和研究,本项目对思维创新能力和自信心培养做出了针对性的志愿服务规划。
2.由“帮扶”向“引导”转变的志愿服务理念
项目突出受益人的主体地位,志愿服务团队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以“授之以渔”为乡村留守儿童搭建平台,以最大程度激发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
3.基地式、生态化的项目实施方式
共建立9所创客基地,志愿服务本地化、固定化;建立公益生态圈,借助我校创业学院、发明创新社团等高校资源,辐射社会各界公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