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娒都不会讲温州话了”,这句话在近期的网络上引起了大家对于温州话流失这个现象的广泛关注。许多温州网友纷纷表示自己家的孩子也不会讲温州话。其中有一位网友这么说:“抗战时,的确有温州人当过电台联络员,就像美国的风语者。其实作为土长的温州人,很多俚语根本没听过,基本跟历史人文有关,这部分确实要保护起来。”

温州地区的方言以其难学难懂全国闻名,其不仅保持古代汉语的声调和唐宋文化的内涵,还是温州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温州方言在南方方言中是比较特殊的一支,它拥有3000年以上的传承历史,更保留下一些古音的特点。但日益普及的普通话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学生时代就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对家乡的方言及传统文化不甚了解甚至是一无所知。一开口便能被清晰辨识的温州腔开始在越来越多土生土长的温州人身上消失。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温州话流失的如此迅速呢?
家长没有教 孩子不乐意学

小团还询问了身边的一些家长,家长都是表示在家的时候,自己和孩子讲的都是普通话,只有爷爷奶奶这些老一辈的才会和孩子讲温州话。有位奶奶表示:和孙子讲话必须要用普通话,不然孙子听不懂,为了和孙子沟通自己只好用一口蹩脚的“温州普通话”和孩子沟通了。也有家长表示,温州话本身就难学,有些温州老的俚语自己也不会讲怎么教给孩子呢。还有一些是父母双方来自两个地区,方言差异较大平时都不用温州话沟通,更别说教孩子温州话了。
从孩子的角度上来讲,孩子不愿意学却是一个主要原因。有一位受访的小孩子说,有一次自己学了一句很厉害的温州话讲给同学们听结果同学都听不懂,自己说多了,同学反而不乐意和自己玩了,于是就再也不想学温州话了。还有的孩子觉得温州话太难了,自己决定等长大一点再学。
温州方言学家揭秘方言流失秘密

在网易温州的一次采访节目中,温州方言学家、《揭秘温州话》的作者沈克成老师提到,对于温州话为什么会流失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国家大力推行普通话,要求孩子在幼儿园在小学一定要讲普通话。二是现在独生子女比较多,家里请来的保姆都是外地的,没有这个语言氛围,孩子也就不会讲温州话。
对于这两个原因,沈克成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学校里应该开放,让孩子说母语。要让家长认识到温州话的重要性,不要觉得说方言很土,给孩子创造学习温州话的环境。一个地方的方言是一个地方文化的载体,如果一个地方的人都不会说自己的方言了,那文化怎么延续呢?
多地为了保护方言奇招频出

方言流失并不是一个地方的现象,许多地方也面临着方言流失的问题,为了保护方言各地也是奇招频出。
湖北宜昌为了保护方言将建方言库,徽州的言语音数据库录制工作也全面启动。上海用上海话排了一场脱口秀,湖南更是由汪涵亲自掏465万腰包资助方言抢救性保护。
温州方言是温州文化的载体,更是温州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当温州人“敢为天下先”地闯荡世界各地,却将自己的乡音都要忘记了吗?只有会说温州话,才叫真正的温州人。保护温州话,刻不容缓。
让我们为家乡的根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把根留住,传承乡音。
1、反馈时间: 2018-02-28 14:48:21
2016年8月4日,共青团乐清市委员会在“亲青筹”公益平台上发起了标题为“方言非遗保护项目——留住乡音,留住根”的众筹项目,共筹得善款8308.01元。
项目实施以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方言活动共计11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较好地达到了项目的目标。根据历次公益课堂后的回访调查显示,88%的受访者认为通过此次公益课堂加深了其对乐清方言的了解,96%的受访者表示乐于进一步学习方言。项目共使用善款8300元,余下8.01元将统一用于其他公益项目。再次感谢广大爱心人士的支持!



2、反馈时间: 2016-12-28 11:43:22
2016年8月4日,乐清团市委在“亲青筹”公益平台上发起了标题为“方言非遗保护项目——留住乡音,留住根”公益众筹项目,共筹得善款8308.01元。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已于12月20日将所募集的善款全部汇入乐清市口才协会的银行账户中,用于资助该项目的实施。再次感谢广大爱心人士的支持!

